2017EDIDA頒獎進行時
2017/07/07來源:美家美戶作者:網絡
YOUNG TALENT OF THE YEAR
年度設計新銳
Matteo Cibic
Matteo Cibic 出生于1983 年,來自意大利。他熱衷于不斷探究那些未曾涉足的遙遠世界,為Obag 設計了One背包,為意大利高端面料商Bonotto Editions 開發了一款當代折衷主義系列的家具和面料。對材料和手工生產技術的好奇驅使著他,同時又深受多種學科和多元文化的影響。與意大利奢侈品牌Scarlet Splendour 合作時,運用了骨頭和樹脂的鑲嵌細工。為意大利電信公司TIM 設計羅馬的總部大樓時,建筑外觀全部被覆蓋上了大片的變色材料。他以一種有趣的方式生產和設計,為Secondome 和Paola C. 設計的家具更是充滿想像力,就好像從3D 動畫電影里跑出來的一樣。
Q:你是怎樣成為一名設計師的?
A:我出生在農村,15 歲的時候第一次去米蘭過暑假,住在我叔叔Aldo Cibic家里,那時我才知道他是設計師。我喜歡待在他的工作室,那里一天到晚都能見到世界各地從事設計的人,每天晚上他都騎著Vespa 帶我去參加各種設計活動。后來我去英國學習藝術設計,再回到米蘭理工學習設計,之后就和叔叔Aldo 一起生活工作,再之后去了Fabrica 研究中心。與工匠和制造商的接觸是真正的學習,我了解到他們是如何工作的,如何處理不同的材料和產品。
Q:設計中遇到過哪些難題?
A:我曾經給許多公司投過設計方案。最初的8 年里,我沒找到一家制造商,但是我知道人們喜歡我的設計中混合的功能性,比如Domsai 花盆,于是我開始自己賣產品來支付生產費用。為了生活在米蘭,我沒日沒夜地做平面設計的活,同時還為零售設計公司做設計。
Q:做一名設計師必備的條件有什么?
A:保持好奇心!我花很多時間在研究造物主是如何設計植物和動物的構造的,同時他還創造出如此繁多的色彩、材料和風格。這世界到處都是標準化的房子、建筑、產品和功能,我的靈感就來自于如何打破這些無聊的標準。
DESIGNER OF THE YEAR
年度設計師
Neri & Hu
DECO 的老朋友Neri & Hu 獲得了本年度的設計師大獎。這對設計伉儷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建筑,2004 年他們在上海共同創立了如恩設計研究室,懷抱的想法異常清晰:融合本土文化和國際化的精神。工作室涉及的項目有室內、建筑和產品設計,從酒店到博物館,從餐廳到展廳。設計團隊來自世界各地,融合了三十多種不同文化和語言。這個多元背景的團隊達成的共識是,所有人的作品都是基礎,但同樣也很偉大。目前他們已經與世界各地的品牌合作,比如Offecct、De La Espada、Poltrona 等,折射出當代中國與西方的設計碰撞。2015 年科隆家具展,Neri & Hu 受邀設計了240 平方米的DasHaus 住宅空間,同年《Neri and Hu: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》(如恩設計研究室)一書出版??梢哉f這對中國設計伉儷已經廣泛受到了國際認可。
當如恩在EDIDA 頒獎典禮接過獎杯的光榮時刻,他們特別用中文向全場在座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、品牌和媒體示意自己的感動。作為中國設計師組合,如恩設計在創立13 年間,不僅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設計的高度,更在2016 年的米蘭國際家具展上,與十余個知名品牌進行多領域合作,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設計明星。2017 年的多領域合作更是橫跨整個米蘭設計周。如恩認為他們的成功得益于“回歸設計本質”的思維向度。在這13 年間,滿足功能要求始終是如恩開始設計的第一步。在此基礎上,根據處理問題方式的不同,設計有了相應的走向。而個性和設計師的個人表達則是最后才撒上的調味料,“每個項目都是獨立的。有時候我們融入對商業性的理解,有時候是文化思辨,也有時加上一些幽默的元素。如恩堅持自己的美學觀,也從中延伸出了對社會、文化和哲學的獨特表達。”回歸社會責任是如恩設計的堅持,他們認為設計的價值取決于設計師對項目理解的深度。
Seating 最佳座椅設計
Gender
設計 Patricia Urquiola
品牌 Cassina
從屬性和設計角度來看,它充分證明了識別和差異性的價值。Gender 椅闡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新奇主題:兩種非同質元素的相互碰撞,賦予了其外觀上前所未有的流動性。設計師對扶手椅的座位和靠背這兩個部件進行了各種嘗試,不同的覆蓋層、裝飾和色彩,每一次都創造了全新的演繹,椅子依然能夠與周圍環境形成互動關聯??梢哉fGender 椅成功地跨越了傳統的性別障礙,并且試圖呈現經典法式椅的風采,清醒大膽,強烈精致。
WALL COvERING
最佳墻面裝飾設計
Plumage Tiles
設計 Cristina Celestino
品牌 Botteganove
這一系列三維立體瓷片的設計靈感來自鳥的羽翼。設計者CristinaCelestino 是一位年輕而富有天分的意大利設計師,她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是通過傳統的陶瓷馬賽克制品。這個項目要求精湛的手工技術,覆蓋墻體的單個模型可以批量生產,同時在裝飾上又極具個性。整體效果描繪了自然場景,與光同輝。
OUTDOOR 最佳戶外家具設計
Cala
設計 Doshi Levien
品牌 Kettal
設計靈感來自上世紀70 年代法國電影《Emmanuelle》里的戶外藤椅,它在感官與傳統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,帶著殖民地時期的風格,寬大愜意的靠背由繩索編織,形成的美麗空隙猶如窗格,座椅下方是鋁結構支撐。吸引我們探索這個項目起源的一個線索是:它既是對視覺私密性的一次挑戰,同時又保持了與自然戶外的連接。
BATH & MATERIALS
最佳衛浴及配件設計
Frame & Rest
設計 Norm Architects
品牌 Ex.t
從操作臺到收納鏡,這一系列浴室用品遵循了設計的減法。更確切地說,因為線條簡潔和材料輕盈,浴室看上去就像縮減成北歐風格的圖塊。基于這個理念,我們看到了模塊化系統的美麗之處,一個簡單的鋼結構(裝飾以黃銅、煙熏橡木和大理石)就可以安放洗臉盆,或者石頭和木制的臺面。而有效的功能性和靈活性更大大降低了它們的存在感。
KITCHEN & MATERIALS
最佳廚房及配件設計
VVD
設計 Vincent Van Duysen
品牌 Dada
來自比利時的設計師Vincent Van Duysen 重新解讀了廚房,今年得獎的VVD 便是與意大利著名廚房品牌Dada 聯手的成果,瞄準的是其旗下最為暢銷的Hi-Line櫥柜系列。從外觀來看,新的VVD 系列并沒有對極簡主義亦步亦趨,而是著眼于裝備的解決方案和面對用戶友好的技術,并且在廚房領域掀起了新篇章。設計圍繞著“對比”這一主題,比如廚房操作臺表面驚人的厚度和纖細的邊緣部位,比如用材不一,像是天然石材、原木和黑色鋁制材料。可以說它促進了對立面的融合,至于顏色則從北歐色調里,選擇了波羅的海綠和青灰。
TABLEWARE 最佳餐器設計
2016
設計 16 International Designers
品牌 Arita
Arita 來自日本陶瓷之鄉佐賀。為了慶祝品牌誕生400 周年,設計團隊邀請了16 家享譽國際的設計工作室共同創造了這個餐具系列。Tomás Alonso、Big Game、Pauline Deltour 和Stefan Diez這些知名設計師,都與佐賀當地的手工藝人緊密合作,用一種既當代且國際化的方式來重新闡釋當地文化。最終這個系列包含了300 件作品,帶著強烈的創作者印記,完成了一次手工藝與新技術間的持續對話。
FABRIC 最佳面料設計
Promenade au Faubourg
設計 Nigel Peake
品牌 Hermès
這款面料出自建筑師兼插畫師之手,改變了我們對于面料的印象,而完全進入到設計的夢幻世界。Nigel Peake 為愛馬仕創作的這款面料,在品牌的Promenade auFaubourg 系列基礎之上,又使得這個系列得以煥然新生,可以說,品牌本身的元素給予了創作者靈感,它本身就饒有趣味,并且充滿變化。
Floor Covering 最佳地面裝飾設計
Visioni
設計 Patricia Urquiola 品牌 Cc-tapis
意大利裔西班牙設計師帶來的Visioni 地毯,將裝飾的界限進一步打破了。鋪展開來的Visioni 帶著一種具有疏離感的建筑特色,意外地增添了它的深度,并且基于不同視點能帶來不一樣的光效應。這個項目全新地融合了古老生產技術和現代抽象設計。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,地毯由西藏手藝人和尼泊爾婦女純手工制作完成,100% 高山羊毛和真絲質地均采用遵循生態的制作方法。
LIGHTING 最佳燈具設計
Candela
設計 Francisco Gomez Paz 品牌 Astep
Candel 燈是個融合體,它糅合了模擬和數字、傳統和技術。它的外型讓人聯想到北歐的燈具,背后卻是十足的創新,不需要電線就能照明,并且通過一個USB 端口還能給智能手機充電。一切設計都遵循著塞貝克效應(Seebeck,一種基于溫度差而產生電流的熱電現象):生物乙醇的燃燒產生火苗,天然液體從富含糖分的農產品中提取出來,釋放出能驅動LED 燈的熱量,只需兩三瓦的電量就能保證設備的自我運轉。
BEDDING 最佳床品設計
Makura
設計師 Piero Lissoni 品牌 Porro
意大利建筑師Piero Lissoni 通過強調優雅,重新設計床的功能。我們好好審視了一番這件作品,它就像一個輕輕懸浮的綠洲,歡迎著主人的到來。Piero Lissoni 為供人休憩的床設計了新型織物,床體結構完全由織物、真皮和環保皮革覆蓋,包括床墊。最終呈現了一個溫暖、愜意的巢。柔軟的曲線緊緊擁抱你進入夢鄉。
來源:ELLE DECORATION家居廊 2017年5月刊
轉載聲明:本文內容及圖片版權美家美戶家居傳媒為雜志所有,未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