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光”和“空”的意志——來院
2017/07/10來源:美家美戶作者:網絡
設計 潘冉
工程名稱:來院
坐落地點:江蘇南京
設計單位:名谷設計機構
面積:1000m2
竣工時間:2015.07
主要材料:鋼板 磚瓦石 外墻泥灰 木板
攝影:金嘯文
北側加建兩棟仿古建筑共組三進式院落,入口古樸,尺度窄小,通過時低頭,抬頭時開朗,院內樹木建筑交織映襯,和諧優雅。隨機緣為名谷設計機構進駐??陀^來說,仿古建造的第二進“來院”建筑基底并非優越。工藝的精準度、材料的運用不及古人的手工制作,加之缺少時間的沖刷洗練,與真跡并肩多少夾雜一絲尷尬。即便如此,它仍反應了當下這個時間空間內人們對傳統最質樸的追念、渴望。
來,由遠到近,由過去到現在,由傳統到當代,“來院”由此得名。我們希望在傳統的庭院里表達當代……來院的構筑初衷是無組織疊加,可以是一個冥想體驗空間,亦或是一個書房,直到項目完成也沒有植入任何功能,創作者每天佇立院內,給予原始空間多種狀態的想象,一邊感知,一邊營造。此時的設計變身為一種商談,一天天內心鏖戰,為的是尋找最貼切的答案。
冥想空間半挑出舊屋基面與庭院交合,原始柱架交合透明圍合介質構筑成外向型封閉空間漂浮于山水之上;內部架構以子母序列構成,顏色對應深淺二系;左右各一間窄室與居中者主次對比,凹凸相映。格局規正,妙趣橫生。古與新,內與外,明與暗,傳統與現代皆交匯于此,沖撞對比,和諧共生。
創作者只表達光和空間,封閉原始建筑除東南方向以外的所有光源,讓光線在朝夕之間的自然變化中,通過交疊屋面,序列構架等物理構筑物將虛體光線實體化,而光影隨著時間的變化產生不同的角度,空間變得讓人感動,由“光”將空間呈現,并埋伏“暗”增強空間厚度。仿佛孿生雙子,“光”與“暗”彼此勉勵、彼此愛慕,又彼此憎惡,彼此傷害。歷經暗的擠壓,光迸發出更強烈的力量引人深入。
院內老井被設置成“地水”之源,通過圓形水器連接折線形水渠將另一端屋檐下收集而來的“天水”匯聚一處,活水流動的路線圍合出一池靜態山水,將挑出舊屋基面的冥想空間托舉而上,院內交通也由此展開,山水純白,猶如反光板把落入院內的光線溫和的送入室內頂棚。創作者在方寸之地步步投射出其二元對立的哲學思考,并企圖透過這樣的氛圍來觀察世界的真相。
設計一定是從功能開始的嗎?在商業的行為的催生下,越來越多的建筑被賦予功能標簽,越來越多造型行為淪為一種對空間的單純包裝。胡適先生說過,“自”就是原來,“然”就是那樣;“自然”其實就是客觀世界。創作者固執地堅守著一方不存在商業行為的凈地,從美學與環境本身開始建構,堅持院落本身的邏輯關系,不再對所謂瑕疵濃妝粉飾,功能一直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,不再追求均質照明,讓光自主營造空間,交還空間表達主張的話語權。與商業決裂的瞬間無法言傳處撥動心弦。不遠城墻仿佛蒙著淡淡暗影,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微笑,氣質悲愴仍有渴望。
01、02 院子里的山水
03、04 空間體驗角度
05 冥想空間
07 疊加空間
08 山水.空間與光的交疊
09、10 創作室
11、12 讀書區
來源:《室內設計與裝修》
轉載聲明:本文內容及圖片版權美家美戶家居傳媒為雜志所有,未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